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周泽中
一株小小的水稻如何贯穿万年农耕文明史?一粒种子怎样培育成世界半数人口的口粮?4月2日,于斯为盛看中国“好评中国·走进湖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隆平水稻博物馆,探寻藏在饭碗里的“奥秘”。
水稻是人类最早驯化和栽培的粮食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并食用稻米的地区。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到如今的“精耕细作”,水稻种植技术的变迁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农业科学家扎根泥土的奋斗历程。而在这其中,袁隆平院士正是杰出代表之一。隆平水稻博物馆里,一面108种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的大型“种子墙”和一封45年前袁隆平给学生写的“求援信”,让我们感受到艰难而又辉煌的杂交水稻科研历程。大家因此对袁老的敬佩之情,又加深了几分。
勤俭节约、爱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期,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公布了一批典型案例,主要集中在“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未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设置最低消费额”等。在餐饮消费市场“春回大地”的同时,也要注意餐饮浪费有所抬头的现象,持续加大反食品浪费法的宣传执行,将小份菜、半份菜等“新食尚”生活方式常态化推行……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氛围,将切实强化大家的守法意识和节约理念。
如果从天空中俯瞰隆平水稻博物馆,可以看到5粒金黄的稻谷依次排开,寓意着华夏大地五谷丰登。但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厉行节俭,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才能真正让中国人把碗端得更牢、更稳。
责编:王莉君
来源:湖南日报
-
东山学校“校友回湘”暨建校13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
-
共叙情谊 共谋发展!东山学校“校友回湘”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
-
“东山大讲堂” 第八期开讲 聚焦国家海洋安全形势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赵中伟教授在东山学校作专题讲座
-
校庆添彩!国防科大思政教育一体化基地落户东山学校
-
翰墨贺华诞!王松灵院士创作楹联正式揭牌
-
赵新文视频调度全市中秋国庆假期值班工作情况
-
校友聚力反哺母校!东山学校130周年校庆捐赠仪式举行